甜甜圈家庭教育转播课程系列之
非暴力沟通,让你远离惩罚和表扬
主讲人:娅锦
娅锦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非暴力沟通中心认证培训师候选人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组织与员工促进中心特邀讲师,《非暴力沟通亲子篇》校译,2015年起在全国超过15个城市主持“爱的语言”(非暴力沟通)工作坊四十余场,支持学员借助非暴力沟通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如何用鼓励式教育的作用是让孩子更自信
一,你向孩子传递爱的方式对吗?
情况一 表扬和鼓励没有包含具体的内容:
情况二,没有阐明惩罚孩子背后的原因
二,用正确的方式传递爱
(一)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用表达感激的方式来做到这一点。
(二)非暴力沟通不单单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一种看世界的角度。
主讲人:娅锦
长度46分钟,文件大小7.5M
如何用鼓励式教育的作用是让孩子更自信
用鼓励式的教育,这样孩子会更有自信吗?
孩子的理想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一个人内心的成长,是从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我门不能完全期待孩子可以照顾好自己,他们要跟着大人学习吃饭穿衣学习文化知识,更要跟着大人学习如何照顾自己的心。
一,你向孩子传递爱的方式对吗?
作为父母,我门想用爱把孩子养大却不知怎样把爱传递给他们,经常一不小心就伤到了孩子幼小的心。陷入深深自责和内疚中的我们,换一个思考角度,最需要体谅的是我们自己。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向孩子传递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所经历的经验和教训,但是我们却用错了表达方式。
表扬和奖励,批评和惩罚,这些都是为了给孩子书里是非观,是为了给他们树立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
出于这份爱,在我们不曾意识到的时候,已经开始出现了偏差。
情况一 表扬和鼓励没有包含具体的内容:
起初,通过表扬来奖励孩子作为激发孩子学习热情或者培养生活习惯,大多数孩子会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前进,往往总不能持续地坚持下去。因为当他们发现,一旦有违父母意愿去做事自己就会遭受责备、教育甚至是惩罚。他开始不再相信大人的话语是出于真心的了,他会认为这些话都是大人为了控制自己让自己按照大人的方式去做事。此时,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逐渐失去了效力,从而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明明是为了孩子好,可是孩子并不领情。
举个例子,“你真是个好孩子”,这句话是一个基于某种标准的评判,判断他的自有价值。如果你明确知道评判所传递的信息,评判就会更为简洁地表达我们。但是很不巧,通常在我们不察觉的时候使用评判,这就产生了混乱和隔阂。
想一想,补全“你真是个好孩子”这句话,它隐含的内容是什么呢?也许是以某种标准而言,你是个好孩子。那么这个标准是什么呢?比如看到这个孩子在参加聚会时安静地坐在餐桌前,等大人们都开始用餐后才开始给自己夹菜。我们说,诶你真是个好孩子。这里的标准也许就是等大人用餐后夹菜的孩子是个好孩子。我们躲在这个标准的后面,不用谈我们自己,同时,我们也把自己推向了判官的角色也在孩子的世界里,凭空构建了一个判官的位置。以后还做什么呢?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考虑那个虚拟判官的意见,需要在别人的评价中获得自信。这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性,也许会让孩子更容易受到教唆或者蛊惑。
当一个人把关注点放在这些评价而不是如何服务到鲜活的人,服务到自己和他人,这就很可能丧失一些照顾彼此的机会。把注意力放在外在的评判上面,也许会失去享受这件事情本身带来的乐趣。
表扬和惩罚里都蕴含了我们某种情感和渴望。但是用“你真是个好孩子”这样的表达真的很难传达出这些意义。我们永远不会明说,我们的欣慰高兴甚至激动不会说明它对于我们的意义。而听到的人更是很难知道他的举动是怎样贡献到我们的幸福的。
有的时候,也许你还没张口,孩子就知道你会说什么。这些程式化的反馈,无助于建立亲子关系,呆板的回应也造成了亲子之间的隔阂。
情况二,没有阐明惩罚孩子背后的原因
当我们想用惩罚性行为来对孩子施加影响,这意味着在我们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判断。那就是他的行为是不好的,我必须得想办法让他悔改。我们希望通过惩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有悔改之心同时做出改变。但经常事与愿违,让我们很苦恼。。孩子要么变得胆小谨慎甚至是抵触,这显然不是我们所期待的。
及时惩罚有时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要认真思考孩子到底是处于怎样的原因去做那些我们想让他去做的事情。也许孩子并不是出于真心想要这样,只是迫于权威为了避免再次遭受惩罚的痛苦而这样做。
惩罚更多的是让人有了羞耻心并带着羞耻心去生活。而一旦这样活着,难免就会小心翼翼,人过于沉重。生命也难以一种轻盈的方式得到真实的呈现。运用积极的方式,从中学习。也许你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呢也指责他人是因为我们自己不愿带着羞耻和内疚去生活。所以才希望是由其他人来承担把事情搞砸了的责任。一旦我们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们希望孩子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做那些事情?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其实是希望孩子真的知道我们的好意,由衷地做这件事。如果可以看到这一点,我们也就可以看到表扬和惩罚所带来的局限。它们可能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鼓励孩子为了获得表扬奖励或者避免惩罚,而不是遵从自己内在的价值去行动,还会剥夺孩子做事的快乐,让孩子失去与我们真心合作的愿望。
语言常常让我们陷于是非之中。现在我们需要重新把注意力回到自己和孩子的身上,关注的人和彼此的关系发展出相互尊重的方式来相处。
二,用正确的方式传递爱
(一)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用表达感激的方式来做到这一点。
表达感激意味着,我们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他们的那些行为贡献和服务了我们的生命,并邀请孩子和我们一起庆祝。我们不是为了评判好与坏、对与错,不是为了奖励,而是希望他们能知道我们的生活是如何变得丰富而这里面又他们的贡献。孩子从中学习并收获来自他自己的一辆,并体会到了服务他人带来的喜悦和价值感。
(二)非暴力沟通不单单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一种看世界的角度。
它倡导一种生活方式来有意识地看见我们彼此的心,看见我们鲜活的状态,看见我们的高兴委屈或者愤怒,让你看见我们内心的渴望。
我们作为父母,不再是高高在上可以评判控制孩子的人。而是和孩子平等地相处,让心中的爱自由流淌。
案列分析和最后答疑不做详细文字整理,请大家收听语音。
版权声明:
本课程版权归“课程提供方”所有。
未经版权方允许,禁止转载本课程中的所有内容。
严禁在未经版权方允许的情况下对课程进行商业用途。